*Chinese version only
《活了九十七年發現最美好的是?──鄭生的故事》
「如果你認識任何年紀比我大,但仍像我般年青益壯的請介紹給我!」97歲的鄭生很驕傲地說道。他見證着灣仔區從日軍侵略時期、殖民地時期、以至現在的灣仔區。經歷97年的人生,身邊的人事變遷控制不了。走過人生各種高低後,又會有甚麼說話想告訴未夠半百的我們?
皇后大道東16號3樓,是他年少時與家人共住的地方。在古屋下養活了五兄弟一妹妹。日本侵華歷時三年零八個月。「那時候香港像是一個已死的城市。」他這樣形容。人人都在求溫飽,這件事在那時候成了奢望,餓死的人很多。在黑暗中,鄭生看見了一絲曙光─日軍招聘員工了。為日軍工作雖然是為家庭帶來溫飽的出路,但亦須背上「賣國」的污名。雖然如此,年少的青年們都在爭前恐後地應徵。每位應徵者都須捐血,有些應徵者在第一步捐血後便暈了。在鄭生的應徵小組中,五十位只剩下兩位能受聘,其中一位便是鄭生。
這是他第一次參與海軍工作部,成為一位15歲的學徒見習生。主要工作在工廠實習維修船隻,上午學習日語,下午實習工作。工資是白米,白米在當時十分可貴,甚至能在黑市兜售。在1941年,他的爸爸離開了,他便背起照顧兄弟妹妹的家庭擔子。直至1945年,日軍投降,幸好那時候的他已為國防工作,相對工作較安穩,不幸的是有些同事已改行以敲詐勒索為生。
捱過戰戰兢兢的生活,1949年鄭生第一次創業,經營衣車生意,奈何生意不景。之後他都試過各種類型的生意,但亦失敗告終。不過,壞天氣過後原來是春天的來臨。衣車賣不了,便做起裁剪學校。學校都會聘請老師任教,在偶然的一次代課機會下,認識了鄭太。鄭生慨嘆:「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奧妙!」。
從前的戀愛,都沒有很多活動,甚至連看電影都是一種奢侈。他們的戀愛就是在教室以眼神和言語建立,就這樣過了四年再踏入婚姻的殿堂。一轉眼,共對了四十載,這些年來走過加拿大再回流香港。發現香港才是他們的家,所有親朋好友才最重要。有句說話好像很老土,但鄭生很想告訴世人:「世事無絕對,壞可能是好的,好可能是壞的。」很多事都須配合天時地理人和,當遇到不順景時,他都是這樣安慰着自己。最重要是,經歷完壞的才能遇到最好的春天,擁抱着春天世界都會是美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