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ory Five

*Chinese version only

《你的愛在哪裏,哪裏就是你的家──瓊姐的故事》

華生書店,在六十年代已屹立在灣仔區。這間不僅是一間書店,是養活了六兄弟姊妹的家。瓊姐當時還是一位十多歲的少女,誰想到六十年後的她就是撐起這家店的主人翁。

六十年代,瓊姐的大哥在聖保祿旁建立了華生書店,後來因租金問題搬遷至大丸百貨對面。從那時候瓊姐全家都會到店舖幫忙,長年只有大時大節才會閉門休假。隨年月流逝,家人們都開始談婚論嫁,各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,唯瓊姐選擇把一生的幸福投放在華生書店,「那些客人的孫子都是叫我做婆婆!」她說。華生是她的家,來到華生的熟客便是她的家人。

店內放着電台的聲音,我問瓊姐都愛聽流行曲嗎?「我最愛梅艷芳,帥氣的哥哥、區瑞強、羅文⋯⋯啊!最近還有位熟客知道我喜歡,而邀請我去看譚詠麟演唱會呢!」原來那位熟客已光顧了華生四十年。

二十年前已移民,最近工作原因回到香港便刻意找瓊姐敍舊。除了這位熟客,瓊姐亦慨嘆很多熟客都已離開香港,追尋更美好的將來。「如果仍行走自如,都想留在香港。」她提到,香港就是她最愛的地方。

為了訪問瓊姐,我們在書店談了很久,途中除了熟客也有不少外語人士,瓊姐都能以英語流利回應。

「沒有學過英語啊,但天天都在說便懂了。」原來英語是瓊姐無師自通的語言。甚麼型號的計算機、甚麼尺寸的釘書機、筆盒有多少款式選擇,瓊姐都能隨即回應。「不是我厲害啦。這麼多年貨品都大同小異,中華牌鉛筆這麼多年都在呢!」她謙虛地回應。

書店行業日漸式微,聖誕卡賀卡等都被電子卡取代。書簿都被電子筆記代替。如果年輕人想開書店傳承這個行業好嗎?「時下多了淘寶,質料差卻多人買。電腦的流行也令很多產品被淘汰。另外又要交租,電費也是個大負擔,賺不到錢!」瓊姐勸說開書店注定虧本,還不如開一間精品店呢!

「做人很難,能簡簡單單健康就好了!」她說,這裏的客人已不只是客人,是相識數十載的好朋友。甚至她都不用智能手機,直接來店舖便找到瓊姐。「今天又去哪裏玩了?」有位客人進來,瓊姐這樣問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