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灣仔,說到主要幹道定會想起春園街,但你又知否在春園街的某個角落裏,有着這樣的一間理髮店:門口不足兩米,店內只有簡單一面鏡子、一個洗頭的地方,抬頭仰望只有風扇,地方十分狹窄,大概只有轉身的空間。聽起來這是一間很差的理髮店,然而這卻是活着的歷史:愛群理髮。
愛群理髮是一間存在於窄縫的粵式理髮店,左邊是咖喱小廚的舖位,右邊本是花店,後來也已清空了,最近更已進入了重建的階段。兩個舖位中間的走道,便是愛群理髮的所在。在到訪的時候,是有些震撼的。這麼小的一個地方,卻也恰恰五臟俱全:除了一切必須品,甚至門口還有空間放置一個櫥窗展示着老闆Mark的收藏。身處在巷子之中的舖位,就算沒有客人店內也總有路人來來去去,不時也有人從店內路過,這是在其他店舖不曾見過的景象。傳統粵式理髮店也與現代的理髮店有所不同。看到店裏的手寫價單,不難發現店裏基本上只會剪所列出最基本的六種髮型,而師傅通常也只會剪那六種基本的髮型,但都剪得十分專精,可以說是十分實際簡單,與現代理髮店不一樣,完全沒有任何花巧。所以整個在愛群理髮的體驗都是新奇的。
當初愛群理髮是由劉先生創辦,他對剪髮十分執着,所以成立了愛群理髮;店主Mark是子承父業,除了繼承了家業之外,他也繼承了對愛群理髮非一般的執着。即使現在環境十分艱難,也還在堅持。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當然就是為了保育粵式剪髮這一項傳統工藝。老式粵式剪髮已經式微,不僅老一輩的師傅大多已經退休,而且也找不到新一代接手。但同時這一行也十分講求傳承,手把手教學,必須要有師傅認可你的技術才可以「出山」,導致「出山」十分困難,更加降低了人們入行的意欲。但即使是這樣惡劣的環境,Mark也依然堅持,堅持營運愛群理髮,希望能有多久就支撐多久。這一份堅持和執着,令人十分敬佩。
除了因為希望保育這一個行業外,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灣仔這一個社區。Mark十分喜歡灣仔這個社區,也十分樂於為這個社區付出,Mark可說是把愛群的精神發揚得淋漓盡致。Mark笑言:「從社區獲得的要回饋給這個社區。」Mark會定期義剪,亦曾經舉辦過免費教居民剪頭髮的工作坊。不過Mark也談到,現在的社區已經沒有了以前「街坊街里」的感覺,感慨時間是真的難以逆轉。不過他說到,在時代變遷之中,就算留不住街坊的感情,但至少存起了一段歷史。不過同時這個時代的變遷也使愛群理髮更多人認識。所以新舊的社區文化並沒有甚麼對錯,而他也依然是愛着灣仔這個地方。
Mark在春園街的縫隙裏與愛群理髮努力生存着,依然在這石屎森林努力掙扎著。就算已經被時代淘汰,也依然有存在於這個社區的價值。如有時間,不妨在愛群理髮僅剩的生命裏到訪一下,看看我們沒有見過的香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