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漂流的小说》

戏剧或小说,都在描绘人的命运,不论篇幅长短,总要留下转折处,够无常才像现实。而湾仔活道,街道虽短,转折急剧。走进活道,找到一面典雅的招牌「精神书局」。这里的二手书和故事主角黄宝龙(Sam),默默展示了命运的峰回路转。

Sam承接了爷爷在1958年创立的家族生意「精神书局」,一家专卖二手书的书店。在此之前,Sam的人生无论在身份或时空都在急剧转变。小时候的Sam因母亲带去试镜,而入行做了演员,比起一般小孩,他见过、经历过更多,拍摄过不少广告及影视作品,如《大时代》、《四个32A和一个香蕉少年》、《CYC家族》等,从不同的剧本中体验不同的人生。成为了有名气的小演员,为他带来不少工作机会,令他得到了许多开眼界的机会,例如去日本、印尼等地拍摄,又见识过日本电视台及西洋电影的制作,还有九十年代影视圈的风光。反而在校园中,却是低调地生活。回想当小演员的日子,在拍摄场地和其他小演员的玩耍时光,Sam觉得非常快乐。Sam认为到青春期时,未懂面对角色的需要,而在拍摄中表现不佳,引致后来少了工作机会。

告别演员的身份后,也是中学毕业后的日子,Sam发展了零售生意,试过售卖欧洲护肤品、鞋、韩国时装等,而需要到不同国家采购。经历着地域上的飘泊多年后,家族生意精神书局因老伙计退休而人手不足,Sam便在兜转间,回到了书局帮忙。面对租金压力等困难后,才发现一直没真正了解书局,也渐渐明白书本及文化传承的价值。Sam有感能将自己做生意的经验带回书局,将生意和二手书文化延续,建立了他的使命感。

后来经历西环店的业主想把店铺收回,Sam便另觅地点,最终找到湾仔活道的铺位。搬到湾仔之后,见到湾仔区不一样的气氛,多了愿意停下细阅书本而有活力的客人,比起西环店以旧街坊为主,这里有街坊,也有不少新客。面对实体书式微,不少书店经营困难,精神书局却在此找到生存空间。加上遇上移民潮,港人留下了大批书籍,都交到了精神书局,书籍从而得到新生命。

精神书局的名字由来,Sam猜想是指书可作人的精神粮食,令灵魂饱足。对于走到经营书局这阶段,Sam形容这不是重生,是进化,大概是指生命的蜕变。回望过往人生的经历,Sam津津乐道,但比起以往的云游四海,或者做演员时经历过的五光十色,他在书店里找到一份使命感。能为书本找到最好的归宿,滋养下一个读者,也丰富书本的生命。正如书局的名字,精神随年月经历增长,Sam和精神书局也在湾仔开启了新一个章节,过着更丰盛的生活。